2011年4月13日 星期三

April / 7th / 2011 三義.戴堯燻



多虧趙老師的福,我們才有機會可以參訪 - 戴堯燻 木雕藝術家(曾獲頒第八屆「裕隆木雕金質獎」金質獎的戴堯燻,於第十屆再度榮獲金質獎肯定,彷彿系列作品一般,戴堯燻本屆的得獎作品仍以他一貫擅長的女性為創作題材,女子柔潤的風韻,透過他的雕琢及上彩,表現出戴氏女相木雕風情。)
知道可以與這樣子的藝術家聊天,難免會有些興奮!
我們穿過竹林小徑,趙老師蜿蜒小心的開著他的休旅車,過了一會而,穿越了小竹林,我們抵達了戴老師的木雕工作室。工作室是個老建築,不僅只有外在是個有時代洗禮的樣貌,連工作室內的椅子桌子等等的用具都也不是現在現代社會可以見到的現代家具,其實這樣子的工作環境,簡直可以說是與紛擾的社會切開,沒有方便,但多了創作者可以沈澱的氛圍。














在工作室中,我們拿著照相機開始去紀錄這個地方,但有很多時候,其實直接用肉眼所感受的比用透過相機還要感人,比如說,那些因為在創作時,而堆積在角落木削也都是從主要的作品的母體上下來了,他們因為我們創作者,而硬深深從母體上被驅逐,其實他們也在角落希冀著自己的犧牲是值得的吧!(如果真是這樣,也太多對眼睛在看著老師了吧!)
 














































在工作室中看到許多木雕的工具,其中最駭人的還是那個電鋸,戴老師就因應觀眾的要求,在我們面前大刀闊斧一番,終於知道堆積在周圍的木削只是冰山一角了,每鋸一次的木削量暴風雪般的多,而且電鋸高速運轉的情況下,電鋸摩擦木頭的氣味真是有夠難聞,戴老師還陶侃自己說:「所以我的鼻毛比較長阿!為了對抗這些粉塵!不過長太快了,害得我都要長修剪!」(心裡想說,還是好好戴口罩吧老師~)

示範玩雕刻木頭以後阿,臭味散去厚,又是一陣樟木的木香,充斥整個房間,伴隨老師講解著木頭的紋理與知識,我看著紋理,看著老師在作品上計畫的線稿,看到了很多經驗以及老師與材料間的磨合,才會有今天的戴堯燻老師。
得到大獎的肯定,但並不是一開始就定位自己是一個石雕藝術家,也有個人生的過度時期,當完兵,與同學一起做建設的工作,成天跑著很多景點,但久了之後,戴老師覺得看不到什麼未來,之後就與哥哥學著雕刻絲瓜,但其實這也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所以目前我們所看到今質獎加持的老師,其實也經歷了比現代人更多的無助與未知,之後,靠著有點閒錢,買了材料,持之以恆的練習著以創作,去請較許多老師傅,以及許多生活的淬鍊,為了生活,為了理想,踩踏兩邊,至今終於達到了平衡,成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戴堯燻老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